技術介紹
顆粒催化劑物理分級技術(GPS技術)指將從連續重整裝置反應器卸出的、使用一定周期后含碳的、含有滯底(死區)催化劑的貴金屬連續重整催化劑,在物理分級裝置上,運用光學、重力學、風動力學、震動力學等原理,采用物理方法將高低碳催化劑按照一定的技術要求進行分離的處置方法。
實際生產經驗表明, 一般情況下被滯底催化劑污染的催化劑中高含碳量催化劑的質量分數約在10~35%,其90~65%是可以繼續使用的催化劑。以往,這類被滯底催化劑污染的催化劑只能作為廢劑處理以回收貴金屬鉑,造成的經濟損失一次就高達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所以,對從混合催化劑中分離出低碳催化劑并返回裝置重復使用,符合節約資源、降低生產成本的循環經濟理念。
技術特點
不會在燒焦過程中因含高碳催化劑而出現超溫現象;
消除因催化劑中含有粉末和破碎催化劑對硫化造成的影響;
占用反應系統的時間短,有利于維修、處理高壓設備問題,縮短檢修時間;
可最大程度地保留低碳催化劑,減少催化劑補充量,從而減少操作費用和投資;
降低了裝置的能耗、物耗,節能效果明顯;
在物理分級過程中,不會改變催化劑的結構和物化性能,不會影響催化劑的化學反應性能,不會伴隨產生有害氣體和其他有害物質。通過物理分級既不能提高也不能產生新的活性,但也不降低活性。
性能指標與先進性
通過對顆粒催化劑物理分級的工業化應用,表明該技術實用,運行穩定;
工業化應用的物理分級裝置對催化劑顆粒實現分級的指標值超過了催化劑再生國際公司(CRI)提供的技術指標保證值。
分級后的低碳催化劑(產品催化劑)的平均含碳量可控。
有用催化劑的體積回收效率也高于催化劑再生國際公司(CRI)提供的技術指標。
隨著催化劑物理分級工業化的應用,實現了分級過程的操作參數的在線監控與半自動化操作。